
最(zui)(zui)近天(tian)氣微(wei)涼,氣溫逐步降低,秋天(tian)的最(zui)(zui)后一(yi)個(ge)節(jie)氣霜降也已(yi)過去,意味著冬天(tian)馬上要(yao)來(lai)了(le)!
秋天即將結束,天氣愈加寒冷,身體陰寒較重的人就更加難熬。這時,一旦受寒會直接影響陰陽平衡,出現寒癥,比如手腳冰涼、怕冷、易疲勞等癥狀!
同時,身(shen)體相對健康的人也(ye)不能掉以輕心!《黃帝內經》中(zhong)記載:冬(dong)傷于(yu)寒(han),春必溫病。
簡單來說(shuo)就是(shi),天氣轉涼之后,身(shen)體比較好的人可能當(dang)下沒(mei)什么異樣,但此時寒氣已然(ran)通過(guo)皮膚入侵,潛(qian)伏在(zai)三(san)焦(jiao)脂膜之中(zhong)。
三焦是人體內氣化的場所,又是原氣升降出入、通達臟腑的通道。

潛伏在三焦(jiao)的(de)寒氣(qi)(qi)阻塞(sai)氣(qi)(qi)血的(de)升騰(teng)流(liu)動,從而暗生(sheng)內(nei)熱,到了(le)春天氣(qi)(qi)溫回升,外面的(de)熱就容(rong)易觸發體內(nei)的(de)熱,暴發而成為溫病,這就是(shi)春天容(rong)易生(sheng)病的(de)原因!
因此為了(le)身體的健康,秋冬驅(qu)(qu)寒對(dui)所有人都非常必要。那(nei)么(me)在日常生活中,有哪些常用的驅(qu)(qu)寒方式(shi)呢?
保持生活規律
生活規(gui)律是身體健康的重要前(qian)提,尤其是秋冬(dong)換季(ji)、晝夜溫(wen)差(cha)大的時(shi)候,一定要調整好作息(xi)時(shi)間。
如果(guo)能堅持(chi)下來(lai),不但可以促進陰陽協調,提(ti)高人體(ti)免疫和自(zi)我康復功(gong)能,甚至還能達到未病(bing)先防,已病(bing)提(ti)早康復的功(gong)效!

另外,秋冬交替,天氣寒冷(leng),保暖意識(shi)更(geng)是(shi)重(zhong)中之重(zhong)。
可以每(mei)天(tian)上班前,常在包里備一件外(wai)套或(huo)者披肩,只有加強身體的抗寒(han)能力,才(cai)能“御寒(han)氣于體外(wai)”。
食療驅寒
在食療方面,大家可以多食用一(yi)些酒(jiu)釀制品。酒(jiu)釀,具有補氣,生津(jin),活血之(zhi)功效,對身體好處(chu)多多。

有(you)空時(shi)自己也可以做醪(lao)糟(zao)蛋花湯、酒釀(niang)圓子之類(lei)的食品(pin),常吃(chi)的話氣色也會(hui)變得更好。
艾灸驅寒
霜降(jiang)過后,外界(jie)的陰氣(qi)逐(zhu)漸加重,當陽(yang)氣(qi)不足,就會出現(xian)怕冷,尤其是背部、腹部及四肢。
這(zhe)時候越是(shi)應該護(hu)養身(shen)體陽氣(qi),提(ti)高身(shen)體能量。說到(dao)養護(hu)陽氣(qi),艾灸(jiu)是(shi)不錯的(de)選擇。

秋季艾灸可(ke)選(xuan)神闕穴、關元穴、命門穴等穴位,當然如(ru)果(guo)體(ti)(ti)質較寒,你(ni)可(ke)以來李(li)良(liang)濟體(ti)(ti)驗鋪姜灸和木盒灸。


泡腳驅寒氣
寒(han)氣一般是從(cong)人的(de)(de)腳底開(kai)始,下班回家(jia)用(yong)熱水泡泡腳,不但(dan)可以驅寒(han),解(jie)乏的(de)(de)作(zuo)用(yong)也非(fei)常(chang)明顯,另外泡腳時也可以在水中加一些對身(shen)體(ti)有益的(de)(de)中藥材。

這里給大(da)家(jia)推(tui)薦李(li)良濟泡腳方,精選艾葉、紫蘇、干(gan)姜、黃芪、甘(gan)草、合歡花、蒼術等多味(wei)中藥材(cai)。

7味好藥,精(jing)細(xi)(xi)配比,組合(he)搭配,泡上一盆熱(re)水,能很好的滲(shen)透(tou)進(jin)皮膚,促進(jin)毛細(xi)(xi)血(xue)管吸收和血(xue)液循環。
睡前泡一(yi)泡,暖足暖身(shen),趕走身(shen)心疲(pi)勞~

溫馨提示
1、泡腳(jiao)時間不宜過長,以15~30分鐘為宜
2、心(xin)腦血管疾病患者、老年人如感到胸悶(men)頭(tou)暈(yun),應立即停止泡腳
3、泡腳(jiao)結束應立即擦腳(jiao),擦干后秋冬(dong)天應穿襪子(zi),也可在被窩或蓋(gai)毯子(zi)保暖10分鐘即可。